近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霖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75岁的陈奶奶因“左胸痛1周”来院就诊,陈奶奶说自己1周前出现左胸阵发性隐痛,深呼吸及活动后明显,稍感胸闷、呼吸费力。张主任查体后发现患者两肺呼吸音偏低,予完善胸部CT检查后提示:“左侧少量气胸,两肺多发肺气囊形成”。
查看完陈奶奶的胸部CT影像,多年的诊疗经验告诉张主任,这不是一例简单的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的病例。
▲陈奶奶胸部CT显示左侧少量气胸,
两肺多发肺气囊形成
入院后缪克己副主任团队对陈奶奶进行了相关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主管医师李鹏通过询问家族史,发现陈奶奶共生育5个子女,其中4个子女均有肺气囊或气胸病史,个别还曾行肺叶切除术。该病一直困扰着整个家庭,至今原因未明!
▲陈奶奶一子既往胸部CT提示右侧气胸伴肺大疱形成
陈奶奶出现的肺部多发囊性病变合并气胸,且有可疑的家族遗传史......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呢?科室内部进行充分讨论后,张霖主任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更倾向于该患者为伯特-霍格-杜布综合征(Birt-Hogg-Dubé syndrome,BHD)。该病常合并有肾脏肿瘤及皮肤纤维毛囊瘤等表现,因此我们为陈奶奶进一步安排了泌尿系CT检查并邀请皮肤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会诊。结果显示患者皮肤虽未见典型的纤维毛囊瘤等表现,但泌尿系CT发现了“左肾肿块影”,泌尿科会诊后建议可考虑肾穿刺或手术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肿块性质,但患者基础状况差,难以耐受有创检查,家属商议后决定保守观察。
▲陈奶奶泌尿系CT提示左肾肿块影
泌尿系CT的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大家的怀疑:该患者为“BHD综合征”可能。该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确诊需要通过基因检测,但患者考虑自己高龄且费用较昂贵等问题,并无强烈的送检意愿。
黄盛晶主治医师经多方打听,联系到海南省某公立医院正在进行该病的相关研究,可对该类可疑患者进行免费的基因检测。在充分告知并取得陈奶奶及家属同意后,将患者的血液送检。
真相只有一个!
不久后,检测结果出来了,FLCN 基因存在一处杂合变异:c.1222C>T(p.Gln408Ter),证实为BHD综合征。该变异目前在gnomAD普通人数据库东亚人群中的频率为 0 !在PubMed数据库尚未见相关报道,为国内BHD人群中新发现的变异类型。
该病例的确诊标志着我院对呼吸系统罕见病的诊疗能力又上一个新台阶,也丰富我国BHD综合征基因库数据!目前我们已与陈奶奶一家建立了微信随访群,随时了解其病情变化、解读检查结果、提醒复诊并进行长期随访跟踪,目前陈奶奶病情平稳。
\
伯特-霍格-杜布综合征(Birt-Hogg-Dubé syndrome,BH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第17号染色体的卵泡素蛋白(folliculin,FLCN)相关基因功能丢失变异有关。1977年加拿大医生Birt、Hogg和Dubé报道了1个具有纤维毛囊瘤、毛盘瘤、软垂疣为特征的家系,故命名为BHD综合征。BHD综合征的全球确切发病率与患病率尚不清楚,相关研究报道其患病率约为1.86/1000000,目前全球已报道超过600个家系,90%来自欧洲和美国,截至2021年底,我国仅报道来自143个家庭的287例患者(中国大陆267人,香港12人,台湾8人)。该病主要累及肺、皮肤及肾脏,肺部受累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囊状改变和自发性气胸,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毛囊瘤、毛盘瘤,可伴有软垂疣。同时约25%~35%的BHD综合征患者会发生肾脏肿瘤,通常为双侧、多灶性且生长缓慢,肿瘤诊断的中位年龄为46~50岁。与欧美人群比较,BHD综合征中国人群多累及肺部,而肾脏和皮肤受累相对少见,使其较难早期筛查、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临床上常存在误诊与漏诊,因此需要临床各科医生提高诊断的警觉性,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流程和鉴别诊断,对出现多发或弥漫性肺大疱、 自发性气胸、家族性发病的肺大疱或气胸等情况时需要提高诊断意识。BHD综合征的治疗目标包括积极处理气胸,降低其复发风险,定期筛查肾癌以改善其预后,开展家系排查及根据需要提供优生优育指导。虽然BHD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但早期诊断的有助于对患者进行肾脏肿瘤筛查、患者教育和家系咨询,并且可对气胸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手术治疗可明显减少气胸复发率。为进一步提高BHD综合征诊治和管理水平,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伯特-霍格-杜布综合征诊治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大家有兴趣可详细阅读原文→【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bwGfj-WzkFgoSRFqjrJ1g】
医师介绍
s